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

    之相,执著是固定不变、一体的可爱相,认假为真,这唯是以心假造放大之相,不符合事实真相,这就是增益相。随此非就会引生贪心。相反,以意会不会增上贪心呢?若见到对境是有漏法,具有不清净、无常、多...。”而这三因当中,又以非最为主要。在未生起空性智慧之前,无法根除烦恼种子,由于因缘力,也无法避免出现所缘境,因此,遮止非就显得极其重要,修行的进步也体现在能否安住在上。   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354720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;不贪著睡眠也正是呵五欲,修无贪心所的方便了。  2. 无嗔 (依“十种行”及“慈想”为缘)  “无嗔”心所是“以温和的状态”为近因。《清净道论》中有列出“十种行”,其中九种为“”。第十种则以... “无痴”心所生起的近因为。相对的,“痴”心所的作用是“不通晓或覆蔽所缘的自性。”32依此而推论,无痴心所的生起,同时也是痴心所的折服,方法为理思惟。理思惟的训练,约修习禅定而言,不离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初果退见问题初探

    ,名随信行;若内意多者,名随法行。”“若亲近善士、听闻正法多者,名随信行;若,法随法行多者,名随法行。”“由彼补特伽罗以信为先,心脱三结,是故名信胜解,由彼依见得至于见,故名见至。”(大正二七.二八○上)值得注意的是,文中所谓“亲近善士、听闻正法、、法随法行”在《杂阿含经》中被称为&ldquo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262374.html
  • 略论佛教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方法论

    是第二个阶段。  3.  第三个阶段,当听到或者读到了许多的佛法知识以后,就要认真的来思维和理解这些道理,这就是“”,意思可以理解为“合理的去思维”。  4.法随法行  最后一个阶段,...一切法空”!  后来龙树菩萨总结的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即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,我们凡夫认为世界上实际存在的一切法,都是“因缘”所生,但是因缘所生的法呢,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,是空无所有的。学佛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661613.html
  • 三种受构成烦恼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对治方法

    就是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《观住轮番净修法》当中说:“三有轮回诸过患,由自心力烦恼生,非烦恼因,能除彼。”   因此,下面就宣说对治的方法。   三、须从三受中以三观遮止之  ...造恶,就会在恶趣当中受苦。而嗔恚则唯是损害他人的恶心,所以决定感召恶趣之果。   又有人问:为什么愚痴会对贪嗔所感的二苦随逐不舍呢?   “愚痴”的特色就是非,而正是非才引生并且增长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烦恼|三苦|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9311394603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的病缘增上解脱

    ,恩爱情仇放不下,贪恋世间,于是失意、怅惘、遗憾、懊悔、恼乱、愤恨、迷茫、不安、担心、恐惧、留恋,杂想纷呈,心不安宁。若能,思惟观察苦乐无常、缘生缘灭,而心无染着,即能安详而逝,得善命终。正如...,我们通常会说这是“业障现前”。苦不堪言时,也许会看似自嘲又很无奈地说这是自己“业障深重”,而不能,不知趁机起修,不深入体悟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于是丧失信心道念,懈怠恼乱,于正法途中向后倒退。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739822.html
  • 初中后善祈愿文

    愿以清净明了智,抉择经论义,于不依他智身旁,聆听至言无餍足。14.愿以四所闻义,昼夜已,依于思惟所生慧,悉断疑惑罄无余。15.祈愿甚深正法义,以思慧获定解时,摒弃俗缠起精进,依静处理修... 初中后善祈愿文宗喀巴大师造 法炬法师译 林耿居士整理 至诚礼敬十方诸佛及佛子众! 1.为度无量苦众生,增上意乐广发愿,无欺三宝...

    宗喀巴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846922.html
  •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

    今生受报(因缘不具足便成无效业),第七个速行心是下生受报(若因缘不具足亦成无效业),中间五个速行心是下下世以后的任何一世受报(谓之无尽业)。若修行人能在确定心时,即使是不善果报也能生起善速行心,则能随缘消旧业,不再造新殃。即使是苦俱身识不可免,透过也能身苦心不苦,不受第二箭。阿罗汉则速行心一定是唯,不论是可意或不可意所缘,永不再造业。故生为有余涅槃,而死为无余涅槃,断了生死轮回。...

    罗庆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052425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

    问 :菩萨得到授记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:有能力在听完佛陀开示一首短偈之前或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。然后在四阿僧祇劫和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里,总是维持及大悲心。如此,很难令人相信,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...所以他还认为有耶输陀罗或罗候罗。注意到他们是耶输陀罗或罗候罗是不如,而如此认知则是无明。由于此无明,所以他会贪爱耶输陀罗或罗候罗。当观智持续生起时,无明不能生起;但是当观智不生起时,由于不如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菩萨在最后成佛无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20531492774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6)

    的闻思。   《庄严经论》说:“由缘等流法,,住于信解中,见有义无义。”即:诸佛以通达二种无我的智慧如实开示这样的甚深义,所以十二部经称为等流法。何故名为等流法?...经论都成为涅槃的依处。   己三、抉择   其中抉择者,谓依大乘经,   意摄,一切加行道;   所谓抉择,就是依照大乘经典的密义所摄的一切加行。   何谓抉择?抉是抉断,择是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15432434.html